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遊記

這次的這個系列小記2017年6月,在台北的小旅行。在國外住久了,難得回到台灣也開始用觀光的心情去看待這個城市。雖然因為畢竟還是本地人,在台北到處都有朋友家人,與平時在國外觀光的緊湊行程和精打細算自有不同,但是當以一種國外觀光客的眼光來審視台北的一些景點的時候,不知不覺發現這些地方的特色都變得更加明確,也比較能夠理解台北在外人的眼光中,是什麼樣的文化氣氛。
離題了。這次在台北一共待了三個禮拜,大多數的時候都在工作以及探望家人朋友,真正出去玩的時候並不多。趁著週末,我第一次來到台北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1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前身是台北酒廠。為什麼叫作華山1914呢?這是因為1914年日治時期,剛建成的酒廠是在1914年十月製造出第一著名的蝴蝶蘭清酒,從此芳釀社(後來台北酒廠的前身)盛極一時,後續還轉型成為樟腦株式會社。日治時期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了酒廠和樟腦廠,產品也從清酒換成了米酒。

80年代,因為華山地處台北市中心,當時由於台北市地價隨著經濟發展飆升,加上製酒產生的水汙染問題,菸酒公賣局在1987年決定配合台北市都市計畫遷廠至林口,這片土地就此閒置了下來。1992年,當時的立法院一度選定這塊地作為新院址,但因為預算問題最後又作罷。1997年,藝文社運工作者湯皇珍等人發現當時廢棄已有十年的台北酒廠舊址很適合作為多元藝文展演空間,才開始爭取此地作為藝文特區使用,後來又在2002年左右開始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說起華山漸漸成為現在文青小店聚集的商圈,倒是2007年台灣文創發展公司進駐園區後才慢慢開始,這也差不多是我離開台北移居國外之後了,因此到今年才第一次來。

現在的華山還是一個多元藝文空間。舊時的酒廠建築已經被改造成商店,這些古蹟建築外觀維持的很好,走在園區內特別悠閒。園區內經常有各式各樣的特展,也有電影院,可說是收集了台北藝文的精華。

如果喜歡手工藝品、皮飾、木雕之類的小物,來華山逛街準沒錯。這裡的文化與商業氣息融合的相當好(近來我發現這是台北的城市氣息重點之一),商品都相當有特色,讓我這個不愛逛街的人一逛就是一整個下午,還覺得相當享受。

除了商店,餐廳選擇也很豐富。光是逛來逛去,看街頭藝人表演,一毛錢也沒花莫名的就流連忘返了一下午。二樓還有隱藏的書店,可以暫時遠離喧鬧安靜坐著看書喝咖啡(又是另一個台北特色),享受一下當文青的感覺。由二樓的開放空間往下看,是不是很有藝術感呢?

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5

Thank you for visiting our website.

All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original and shar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We sustain the operation of this site through a small amount of advertising and sponsored links. If you click on links to third-party merchants on our site and make purchases, we may receive a portion of the sales as a commission. If you click on links to third-party merchants on our site and make purchases, we may receive a portion of the sales as a commission.

Find more posts on a map Here.

My recommended resources for hotel bookings.

My recommended resources for activity bookings.

Buy me a coffee and support my content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quoting this article or using any part of its content and images on your website or publication,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 to request permission.

25.0441303121.5293995

Leave a ReplyCancel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