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北京 Beijing | 簡介
北京 (Beijing),作為中國的首都,不僅是中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也是數千年歷史的見證。這是一座時間凝聚的城市。這裡的街道彷彿在歷史長河中靜靜流轉,融合著古老的帝王氣派與現代中國的繁榮律動。天安門廣場,廣袤無垠,是中國政治權力的象徵,它見證了許多重大的歷史瞬間;而故宮,則是一座禁錮歲月的宮殿,讓你從每一根樑柱、每一片琉璃瓦中感受到過去皇朝的輝煌。而若你轉身走進什剎海或南鑼鼓巷,那些老北京的胡同巷弄,又帶你回到市井間的喧囂與寧靜,在這裡,你能體驗北京的生活風貌,彷彿時光靜止。春秋時節的北京,氣候宜人,陽光映照著古建築的細節,這是最適合探索這座城市的時候。
北京 Beijing | 一日遊行程
上午的行程由天安門廣場開始。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這樣的空間感一走進去,便能感受到一種歷史與現實交疊的莊嚴氛圍。站在這裡,你眼前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而天安門城樓高聳在廣場的北端,象徵著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政治力量。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走進人民大會堂,這座龐大的建築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內部的莊嚴與規模令人嘆為觀止。無論是欣賞其建築美學,還是感受其中蘊含的歷史厚度,這裡都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地方。
由天安門步行前往故宮,這座600多年歷史的皇宮不僅是建築的奇蹟,更是一座帝國的記憶之地。漫步在太和殿、乾清宮之間,你彷彿可以想像明清時代的皇帝如何在這座巨大而瑰麗的宮殿中行使權力。故宮的細節無處不在,每一扇門、每一堵牆,都講述著中國的古代文明。要真正理解故宮的壯麗,至少需要2到3個小時的時間,不妨慢下腳步,細細品味每一處的雕刻與建築構造。
下午,我們選擇前往什剎海與南鑼鼓巷。來到南鑼鼓巷,這裡的胡同古色古香,卻也融合了現代的藝術與商業氣息。街道兩旁的小店裡,糖葫蘆、豆汁等老北京小吃散發著親切的香氣,讓人回到那個簡單樸實的時代,同時也能感受到當代北京的年輕活力。什剎海是一個湖光水色與歷史相交的地方,三個湖泊靜靜地躺在城市中央,環繞著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這裡是繁華與寧靜的交匯點。走在湖邊,感受老北京的悠閒氛圍,或者租一艘小船,輕輕劃開湖面的波光,仿若時光倒流。
北京 Beijing | 交通
北京的交通系統發達,特別是地鐵,無論是天安門廣場還是故宮,都可以輕鬆抵達。早晨,你可以搭乘地鐵1號線到天安門東站,這裡距離天安門廣場和故宮僅幾步之遙。參觀完故宮後,建議打車前往什剎海,這段路程雖短但徒步不便。下午在什剎海散步之後,你可以選擇搭乘地鐵6號線前往南鑼鼓巷,或是騎共享單車,這種騎行方式讓你可以自由穿梭於北京的胡同之間,感受不同的風景,節奏隨心。
北京 Beijing | 住宿
如果你打算在北京多停留一晚,王府井區是一個理想的住宿選擇。這裡不僅距離天安門和故宮很近,購物、餐飲也十分便利。北如果你偏好更具風情的住宿,那麼什剎海周圍的精品酒店和四合院民宿將會給你帶來一個截然不同的體驗,能感受到老北京生活的真實質感。
我們這次由於是藉工作之便來訪,選擇住在北京中關村皇冠假日酒店,作為一家商務酒店,設施一應俱全,舒適度也相當不錯,對於需要兼顧工作與旅遊的旅客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



北京 Beijing | 景點
人民大會堂
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不僅是中國全國人大會議的重要舉行地,也是舉辦國家重大活動的場所。若要類比,可以說它在中國的地位如同台灣的立法院。這座建於1959年的建築,佔地廣達17萬平方米,內有近百個大廳,當中最著名的便是大會堂,它能容納一萬人,氣勢磅礡。走進這座政治建築,你會發現其內部裝飾既宏偉又細膩,反映了中國各省、自治區與直轄市的建築風格與文化特色。

遊客可以在特定時間參觀部分開放的區域。每個廳都充滿象徵意涵:四川廳的熊貓裝飾不禁讓人會心一笑,而廣東廳的大圓桌,則彷彿是對該地飲食文化的一種幽默致敬。中國還在這裡設有一個台灣廳,雖然未對外開放參觀,但也引人遐想其象徵的意涵。除了議事廳,大會堂內還有宴會廳與迎賓廳,這些場所在國事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迎賓廳因經常作為國家領袖接見外賓的地點,成為遊客模仿拍照的熱門場景。



在參觀大會堂的那天,恰好看到舞台上有人在排練,似乎是一部與革命有關的戲劇,為這座嚴肅的建築增添了幾分動態的張力。

必遊 | 天安門廣場
從人民大會堂出來,只需跨過一條街,就到了天安門廣場的東側。這片廣場自1949年建成以來,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它不僅是中國政治權力的象徵,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廣場佔地達44萬平方公尺,能容納數十萬人,四周環繞著許多重要建築,如天安門城樓、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當然還有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廣場自帶一種無法忽視的厚重感。對很多人來說,這裡無疑聯繫著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成為現代中國歷史的象徵性場景。如果你對中國政治史感興趣,這裡會是你思索、理解的絕佳起點。我們同行的北京友人,特別分享了這段歷史的背景——那是他們從老一輩人那裡聽來的故事,一場充滿矛盾與張力的運動。

天安門本身就是紫禁城的正門,位置顯赫,如今它上方懸掛著毛主席的巨大肖像,旁邊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這座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17年)的建築,已經屹立了六百多年,見證了無數的興衰起伏。起初叫承天門,到順治八年才改名為天安門。如今的天安門城牆仍對外開放,遊客可以登上去俯瞰廣場全景,或是細細觀賞城內的展示。不過我們這天恰逢週末,人潮洶湧,便打消了上城牆的念頭。

天安門的兩大標誌性裝飾——華表與石獅子,也值得一提。這對高達9.57米的漢白玉華表,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天安門前的重要裝飾。而戲球的公獅與戲小獅的母獅,則是皇家門前守護的象徵。


必遊 | 北京故宮博物院
走過天安門,便進入了紫禁城的內城,這裡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也是如今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始建於明永樂五年(1407年)的故宮,占地78萬平方米,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之一。站在這裡,你會不禁被這座宏偉建築的力量所震撼,彷彿時間在這座宮城內停滯了。
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之一。紫禁城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份,外朝皇帝處理國事的場所,以三朝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體,主要是皇帝舉行典禮的場所,這些大殿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內廷則是生活區域,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體,東西六宮為兩翼,是處理日常政務以及生活的地方。此外還包括外東路太上皇宮殿及皇子居住的南三所和外西路太后宮院。這裡住過明清兩代24位皇帝,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皇宮歷史終結,遜帝溥儀和皇室仍居住在內廷直到1924年遷出紫禁城。目前故宮博物院也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午門
遊覽故宮,你可以從午門進入,沿著中軸線逐一參觀主要的宮殿,體驗古代皇宮的壯麗與精緻。建議至少預留2至3個小時的時間,細細品味這座皇城的輝煌歷史。大家應該經常聽到「午門前斬首」這件事,不過斬首並不是在午門這裡發生的,實際上是在皇城外,離午門幾里的菜市場。

太和殿
通過太和門,到達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明永樂十八年建成時原先稱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順台二年改名太和殿。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等三大節以及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宣布進士名次、命將出征等等重大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這座建築坐落於三層漢白玉台基之上,俯瞰著整個紫禁城,無論是建築的等級還是象徵的權威,都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極致表現。殿內鋪設的「金磚」,雖然實際上是蘇州特製的方磚而非金子所製,只是因為當年這種特殊製的磚是為京城專程製作而稱「京磚」,後來傳為金磚,但其製作工藝和質感讓人不禁聯想起它的奢華與特殊地位。太和殿是中國現存等級最高的古代建築,曾經焚毀又重建,現存的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太和殿。
走近太和殿,可以看到太和殿內部上方懸掛乾隆御筆的「建極綏猷」匾,殿頂天花板正中有口銜寶珠(軒轅鏡)的蟠龍。

保和殿
太和殿後有保和殿,建築採用「減柱造」法式,減去殿內六根柱子開闊空間。殿內懸掛的是乾隆御筆「皇建有極」匾,意即人君建立天下最高準則。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宴請王公大臣。清初順治、康熙曾在此居住過。乾隆五十四年,這裡成為殿試的固定場所。
慈寧宮
慈寧宮最初建於明嘉靖十五年。明朝的慈寧宮是前代皇貴妃居住的地方,順治十年,孝莊文皇后居住慈寧宮,自此成為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的居所,太妃、太嬪隨居。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例如皇太后聖壽節、公主下嫁,都在此舉行慶賀儀式。
慈寧宮範圍包括慈寧門,慈寧宮,以及門外的慈寧宮花園。目前內部是雕塑館。我們隨意進去繞了一下,倒是沒有看到展覽特別令人驚豔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重要文物都已被搬到台北故宮。


軍機處
如果不是因為在皇城內,這個建築乍看之下似乎只是個有漂亮屋頂的平房,但這座矮房卻是清代非常重要的政府機關。清雍正七年用兵西北,為了及時處理軍務設軍機房,乾隆三年改為軍機處。軍機大臣是兼職,由皇帝親信的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兼任。軍機處職能原為承命擬旨,參與軍務,後來逐漸演變為全國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地位高於內閣。直到宣統三年成立責任內閣後才裁撤。

乾清宮
乾清宮建於永樂十八年,一直到康熙年間都是皇帝處理政務以及居住的寢宮。雍正將寢閣移至養心殿後殿,政務處理也移至養心殿,乾隆時又於乾清宮處理政務。皇帝死後皆在此停靈,以示壽終正寢。
乾清宮內有著名的正大光明匾,如果比較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大概都有聽過,由於康熙時因為立儲問題兄弟互相爭鬥,雍正刻意創立了秘密建儲制。存放建儲匣處就是這個正大光明匾後方,匣子內藏皇帝選定的繼承人名字。皇帝死後,取下匣子驗證,由指定的皇子即位。

交泰殿
交泰殿是皇后的宮殿。皇后實際上不應該有政治功能,因此主要的功能就是清代皇后在皇后生日、元旦、冬至三大節在此接受朝賀。交泰殿正中設寶座,上方懸掛乾隆臨摹康熙御筆「無為」匾。這個無為是有深意的,意指皇后不應有所為。


坤寧宮
坤寧宮是明代的皇后寢宮,目前內部還附有明代留下的擺設。

御花園
御花園位於坤寧宮後方,目前是夏天所以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綠。


必遊 | 什剎海
午後,我們前往什剎海——一個擁有700年歷史的湖區。這裡曾是元明清代皇家貴族的生活地,如今卻成了市民與遊客喜愛的風景區。三個湖泊——前海、後海與西海,靜靜地躺在老北京的中心地帶,周圍環繞著古老的四合院與胡同,帶著濃厚的歷史感。
什剎海周邊號稱老北京,在此坐人力車逛胡同是很受歡迎的活動。人力車可帶我們去遊南鑼鼓巷,這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古老胡同之一,全長約800米。胡同始建於元代,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如今它成為了集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旅遊景點,小店別具特色,糖葫蘆與豆汁等傳統小吃與現代手工藝品並存,讓你在歷史與現代之間遊走。

什剎海的下午特別迷人,你可以租一艘小船,輕輕滑過湖面,感受這座城市的靜謐與悠然。湖邊的小店和餐廳提供了充足的休息場所,而到了夜晚,酒吧街則讓這裡煥發出一種完全不同的活力。




北京 Beijing | 美食心得
旅行於北京,除了壯麗的古蹟與深厚的歷史,還有一樣不容錯過的,就是這座城市的飲食文化。北京美食既是皇城根下的市井風味,也承載著無數個家庭的日常記憶,從街頭小吃到經典大菜,每一口都透露著這座城市的生命脈動。
老北京小吃
- 推薦指數: ⭐️⭐️⭐️⭐️
- 價格: $$
來到這家名為「老北京小吃」的餐館,是朋友特地推薦的。這裡不僅賣的是道地的北京美食,菜單本身更像是一部小小的北京飲食史。我們決定從這裡的幾道經典菜色開始體驗。
首先上桌的是一道讓人驚嘆刀工的蓑衣黃瓜。這道菜看似簡單,但將一條黃瓜切得像一把薄薄的蓑衣,完全保持整體不散,這樣的刀法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隨後來的肉皮凍,則有著更深的歷史背景。據說這是滿族人發明的菜,入口彈牙,透著清爽的膠質感,讓人感受到滿漢全席中對食材的獨特詮釋。

然後來到正餐的三道經典北京小吃:灌腸、老北京炸醬麵和爆肚。灌腸的做法源自古代,原本是以豬大腸灌入澱粉,切片後油炸,再搭配蒜汁食用。據說這是當時老百姓滿足吃肉慾望的廉價替代品。現代版本已不再使用真正的大腸皮,但那種油炸過後的香氣,依然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接著是老北京炸醬麵。這道菜的吃法頗具儀式感——將黃瓜絲、豆芽等配菜倒進麵裡,再攪拌進濃郁的炸醬。對於當地人來說,家常自製的炸醬才是最地道的,但這家餐館的版本也頗具風味,雖說與台灣的炸醬麵相似,但擺盤精緻而華麗,頗有視覺上的享受。
最後是爆肚,這道清真小吃在北京獨特地流行起來,成為街頭小店裡的明星。這天我們品嚐的是最具代表性的水爆法,將鮮肚切條,燙熟後立即上桌,搭配濃香的芝麻醬,口感脆爽而鮮美,是一口下去讓人瞬間體會到食材精髓的體驗。



全聚德
- 推薦指數: ⭐️⭐️⭐️⭐️
- 價格: $$$
來北京,若不去全聚德,恐怕是少了點什麼。這家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烤鴨店,已然成為北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走進全聚德,你立即能感受到那種歷史積澱與儀式感。烤鴨的呈現是這裡的重頭戲:服務員推著烤鴨上桌,當場展示片鴨技藝,刀法精湛,片片鴨皮金黃酥脆,肉質嫰滑細膩。這不是單純的飲食過程,這更像是一場充滿美學的演出。
每片鴨肉都能夠搭配薄餅、蔥絲與甜麵醬食用,鴨皮的脆與餅皮的柔,蔥絲的清新與醬料的醇厚,在口中交織成令人難以忘懷的層次。全聚德的烤鴨不僅僅是一道菜,它更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與對美食的崇敬。用餐環境高雅,服務無微不至,讓人不僅吃到了美味,還感受到烤鴨文化的傳承與講究。

系列文章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
時空旅人札記目前每週五更新,想看到與旅行相關的更新內容,請訂閱電子報,或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nstagram。
如果你想要支持免費創作,可以按這裡買杯咖啡請我,我會很開心!
本站所有資料皆為原創分享,僅透過少量廣告與贊助連結維持營運,若您於站內連結到第三方商家網站並進行消費,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回報,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感謝支持!
想找特定地點文章,請見遊記地圖。
想出去玩,需要比價嗎?我最常用的網站旅館訂房推薦給你:
住美國想知道怎麼用旅遊信用卡世界賺點數換機票?新手必知、懶人必備的美國旅遊信用卡。
想嘗試背包旅行?怎麼打包?
若有興趣在你的網站或出版品引用這篇文章或部份內容及圖片,請來信索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