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拉美西斯神殿 Ramesseum | 簡介
拉美西斯神殿(Ramesseum)位於盧克索西岸,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79–1212)為紀念自己而建造的「百萬年殿」。百萬年殿與其他神廟不同,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一種特定神廟類型,簡單來說,就是法老自己為了紀念自己生前與死後的功績所建的祭祀神殿,專門紀念法老一生的偉業,同屬於拉美西斯二世、更加知名的阿布辛貝神殿也屬此類。
拉美西斯神殿 Ramesseum | 行程規劃與交通
相比位於盧克索東岸靠近市區的卡納克神廟、盧克索神廟,或是盧克索一日遊必去的帝王谷來說,拉美西斯神殿由於歷經風霜,並不在大多數遊客的「必看清單」中,熱門的一日團經典行程也通常不會包括這個景點。若想要參觀這類西岸景點,交通選擇以包車或私人一日團為主。包車是最靈活的方式,讓你可以自由調整行程,在喜愛的景點停留。大多數盧克索西岸景點距離盧克索市區都是約 20-30 分鐘車程,可以自行挑選有興趣的景點組合一日遊。
盧克索私人包車含導遊
盧克索包車
拉美西斯神殿 Ramesseum | 門票資訊
拉美西斯神殿門票可以直接上埃及政府的官網購買 (購票連結) ,外國人必須選擇「Other Nationality」購票。目前已有電子票券,可省去排隊時間。若是比較習慣現場購票者,需注意盧克索西岸的眾多較小景點售票處是在同一地點,而非在景點門口,可先和包車司機說明要去售票處買票再開始當日行程。
拉美西斯神殿 Ramesseum | 參觀重點
拉美西斯神殿原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一座、也是最正式的百萬年殿,拉美西斯二世在其漫長的統治中,花了許多時間運用建築和藝術的力量來襯托自己的豐功偉業,這座從他剛剛登基時就開始塑造他的永恆形象的神殿,自然是他眾多神殿之中最重要的一座。今日走入這裡,雖已不再見到昔日完整的塔門與巨像,遠望仍能從散落的斷垣殘壁、殘破石柱與斑駁浮雕中,一窺昔日文明的輝煌。




走近神殿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早已毀損不全的第一塔門。這道塔門在古時候是進入神殿的主要門戶,前方甚至還種植過花園,想像當年穿過塔門,應是莊嚴且生機蓬勃。塔門上雕刻著卡疊什戰役的壯麗浮雕,原本旁邊還豎立著兩尊高聳入雲的巨像——據說,一尊是拉美西斯二世本人,高達十八公尺,另一尊是他高貴的母親圖伊,約莫九公尺。可惜的是,隨著世事變遷和宗教更替,雕像都在幾世紀前毀於人手,如今僅剩殘骸散落。
1818年,英國詩人雪萊最著名的十四行詩《奧茲曼迪亞斯》,便是以這些威嚴斷裂的石像為靈感。詩題《奧茲曼迪亞斯》(Ozymandias)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的希臘名字 Ozymandias ,詩的內容描述一位旅行者在沙漠中發現的一尊破碎巨像,透過殘破的雕像與碑文,傳遞出「王權不敵時間」與世事無常。
我曾遇見一位來自遠方古國的旅人,
雪萊《奧茲曼迪亞斯》
他說:在無邊沙漠裡,有一座巨大的石像殘骸,
只剩雙腿仍站立在荒涼之地,
旁邊躺著半埋在沙中的石像破頭,
冷酷、傲慢的表情依舊清晰,
雕刻師把君王的狂妄牢牢刻在石上。
在雕像基座上刻著:「我是奧茲曼迪亞斯,萬王之王,
看吧,世人,凝視我之偉業,卻徒留毀滅!」
然而四周唯有遼闊空虛的沙漠,
無盡寂寥,荒蕪無人。







進入第二庭院,看見的是更廣闊的空間與殘破的石柱遺蹟。周圍原本該有更多石柱與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如今已不復見。僅存的壁面上仍能見到神祇與法老形象交織的浮雕,這是向敏神(Min)奉獻的場景,主要是象徵著古埃及人所重視的生殖力與土地豐饒。庭院的一角原本矗立著一座「年輕的孟農像」,那是高達十幾公尺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崗岩雕像,後來被運往英國,僅剩下留在原地的軀幹,顯得更為孤獨。




在此稍作停留,緩步走進神殿的內部,踏上被稱為大柱廳(Hypostyle Hall)的中心區域。想像著在古代,這裡的三十多根柱子支撐起龐大的穹頂,宛若一座微縮的「宇宙」。抬頭仰望,本該有色彩鮮豔的壁畫與天花板,如今大多剝落,卻依然保留了當年雕刻的優雅線條。法老與眾神在牆面上展開對話,彷彿提醒我們,這個空間是法老得到神聖祝福、並履行維繫宇宙秩序(Maat)之責的神域。







沿著神殿的走向,繼續來到船之大廳與讚美詩大廳。祭司與群眾曾在此迎接阿蒙神的聖船,講述或演繹那段從卡納克神廟航行至西岸的神話旅程。牆面上依稀可見托特、阿努比斯、賽特等神祇的身影,象徵埃及人對多神信仰的敬畏。這些廳堂也兼具讚美詩演唱的功能,每逢大型宗教節慶,神職人員會在此誦讀或咏唱傳統聖歌,營造濃厚的神聖氛圍。







緊鄰著神殿的核心,則是法老的王宮與知名的「顯現之窗」。這座宮殿與一般永久性王宮略有區別,更像是拉美西斯二世在神廟祭典及官方活動期間的「臨時居所」。宮殿的接待廳與王座廳內部,依稀還能看見支撐建築的廊柱殘跡與石砌講台。史料顯示,法老時常在顯現之窗前接見群臣,賜予忠臣獎勵,並接受百姓頂禮膜拜。後世考古學家認為,麥迪納哈布(Medinet Habu)神殿王宮設計,某種程度上參考了這裡的結構佈局。
若轉往神殿的三面外圍,原本各有長達六十公尺、兩側排列四十四尊雕像的行進道。據說,這些雕像中包括豺狼頭的阿努比斯及類似拉美西斯二世的形象,象徵守護和王權威嚴。約在西元前1000年之後,這些行進道和雕像逐漸遭人拆毀,或被重新利用為其他建材。時至近代,考古學家才陸續發掘並在2007年重現部分雕像於原位,讓後人有機會一窺昔日盛況。



在神殿的西南角落,可以看見大片的泥磚建築遺址,這裡曾經是「工匠與藝術家」的工作場所,也被稱作「生命之屋(House of Life)」。這個空間在古時負責培養書吏與雕刻師,蒐藏並抄寫各種軍事與行政文獻。工人們在此敲擊、打磨各類石材,並執行精細的繪圖與彩繪工作。當時學徒練習書法與計算,試圖把握祕法符號、宗教典籍和王權思想,也以自己的一雙巧手,賦予眾神與法老形象更生動的細節。如今,散落的燧石工具與白色石灰泥痕跡,見證這裡曾是古埃及技能與知識傳承的重要樞紐。





系列文章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
時空旅人札記目前每週五更新,想看到與旅行相關的更新內容,請訂閱電子報,或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nstagram。
如果你想要支持免費創作,可以按這裡買杯咖啡請我,我會很開心!
本站所有資料皆為原創分享,僅透過少量廣告與贊助連結維持營運,若您於站內連結到第三方商家網站並進行消費,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回報,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感謝支持!
想找特定地點文章,請見遊記地圖。
想出去玩,需要比價嗎?我最常用的網站旅館訂房推薦給你:
住美國想知道怎麼用旅遊信用卡世界賺點數換機票?新手必知、懶人必備的美國旅遊信用卡。
想嘗試背包旅行?怎麼打包?
若有興趣在你的網站或出版品引用這篇文章或部份內容及圖片,請來信索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