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奧良沼澤生態、橡樹巷種植園、蘿拉種植園1日遊

紐奧良近郊有許多從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種植園,是探索紐奧良以及美國南部歷史最好的目的地。過去在美國南部曾經有許多像這樣的種植園,大量種植甘蔗、棉花之類的作物。南北戰爭前南部大量蓄奴,很大部份就是為了供應種植園的人力需求。我們來到這些種植園,不但是看漂亮的莊園,更多的是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交通方式和行程

目前在紐奧良近郊的種植園有很多,如果真有時間,花個兩天一座座看過也行。我們這次沒有租車,所以是選擇參加單日的種植園參觀團行程。可以選擇的行程很多,根據最有興趣的種植園選擇就對了。我們最後是選擇去最有名的橡樹巷莊園和據說保留了大量黑奴生活記載、導覽很詳盡的Laura Planatation,順便坐沼澤生態遊船。

這個行程團費含稅一人是200美金左右,包括從紐奧良市區旅館接送,來回路程各一小時。上午先參加沼澤遊船行程,之後到莊園午餐,下午分別參加橡樹巷莊園(Oak Alley Planatation)和Laura Plantation的導覽行程。

沼澤生態遊船 (Swamp boat adventure)

上午的沼澤導覽時間大約是90分鐘。紐奧良其實有很多沼澤,這些沼澤是鱷魚的棲息地(所以當地也有不少鱷魚肉或海龜肉的菜色),如果是自行開車,也有不少遊船導覽行程可以選擇。馬達船載著全團遊沼澤的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

三月其實還算是有點冷的天氣,尤其是上午這時間一般鱷魚不多,不過我們還是有看到一些早起的鱷魚和烏龜以及捕食的水鳥,鱷魚大多都是靜靜躺在樹幹上。導覽的介紹還不錯,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行程在安靜的沼澤上行駛並不覺得無聊。

值得一提的是還看到了一隻禿鷹,導遊說在這裡禿鷹是很難得看到的生物。

橡樹巷種植園 (Oak Alley Plantation)

行程的第二站是橡樹巷種植園,這也是我們吃午餐的地方。這邊的自助餐菜色是所謂的路易斯安那星期一傳統餐,主食是紅豆飯、玉米麵包之類,用過午餐後先去參加導覽,之後有一段時間可以自由活動。

紐奧良的種植園有十幾個,大多都和橡樹巷一樣,分為種植區、主體建築、花園和奴隸住宅區。橡樹巷建於1837年,占地有24畒。

主體建築

橡樹巷的主體建築當然也是一間很大的房子,共兩層樓,導覽會帶著大家進入參觀,首任莊園主是法國人Creole Valcour Aime,在1830年購買了這片土地開始種植甘蔗的事業,當時被稱為「糖王」,是南方最有錢的人之一,這座建築就是由他的奴隸蓋起來的。莊園一共易主過九次,直到1970年最後一任莊園主決定將種植園對外開放,改為博物館,展示過去莊園內的生活紀錄。

最值得注意的看點其實是主體建築前,由28棵大橡樹搭起的通道經典畫面。這些巨大的橡樹是在17世紀以前種植的,在1837年莊園主建起主體建築時,把這些大橡樹給移植過來,建立了後來成為地標的經典景觀,經典電影《亂世佳人》的電影場景就是在這裡拍的。可謂有錢人就是任性。橡樹比想像中的還大,要好幾個人一起才能環抱樹幹。

甘蔗種植

紐奧良在十八、十九世紀時是甘蔗盛產地,這也是為何如今有這麼多種植園留下。在建築後有一個小劇場,播放的影片就是講解甘蔗種植和蔗糖製造的過程。在這裡參觀,也會看到當年用於製糖的一些器具和說明。

奴隸住宅區

豪宅後方的區域,也是現在參觀的入口,是以前的奴隸住宅區。一棟一棟的小房子,在豪宅後蓋起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社區。

1840年全盛時期,紐奧良曾是美國最大的黑奴市場。今日在紐奧良的人口當中,50%以上是黑人,有相當多比例是當年的黑奴人口的後代。奴隸社區裡展示著當年黑奴的生活用具,包括服裝、使用的家具,也包括專給奴隸用的醫院(其實只是隔離以免傳染)、懲罰奴隸的器具等。奴隸還有養雞場,當時的奴隸經常自己養雞賣給雇主換零花錢。

蘿拉種植園 (Laura Plantation)

行程的最後一站是蘿拉種植園,蘿拉種植園的特色是保留了特別多以黑奴生活為主的歷史紀錄。入口是Gift shop,需先在此等待導覽才能進入種植園。

莊園建築

蘿拉莊園的建築風格和附近常見的其他莊園不同,據說是Creole風格,顏色比較鮮豔,還有特別寬敞的長廊。Creole人是祖先來自於西歐非英國地區,出生於美國的後裔族群。

建築本身實際只有一層,由下面磚柱支撐著遠離地面。這是為了防止主建物被氾濫的密西西比河影響,也可以確保涼爽通風。上到正門前,長廊上確實通風的很,坐在涼椅上可以看到後面整片的地,可以想像莊園主在這裡坐著就可以關心自己的大片產業。

蘿拉莊園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連續四代都是女人當家。從最後一任莊園主蘿拉的曾祖母就開始了。蘿拉在十四歲時就繼承了大片產業,我們在這棟房子裡可以看到很多她的照片。

蘿拉在小時候曾經看見家裡的一個奴隸頭上烙印著字母,她問奴隸原因,奴隸告訴她這是因為他曾經試圖逃跑,所以蘿拉的祖母將自己的名字烙印在他的頭上。這個故事似乎在蘿拉的心中種下陰影。在她繼承了莊園之後,她越來越抗拒經營,雖然後來年紀較長有回到莊園經營十年,在她29歲的時候她便決定將產業賣出,搬到St Louis過日子。之後她曾回來看過莊園,寫了一本回憶錄,詳細記述種植園的故事和Creole人的生活,這本書現在也是研究Creole人的重要材料。

奴隸住宅區

蘿拉莊園的奴隸住宅區是重要的看點,關於黑奴的歷史講解的比其他所有種植園都詳盡許多。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當年每個奴隸的名字、買進價錢的詳細記載,蘿拉莊園從1755年就開始經營,奴隸數一路從7個人成長到185人。我們還可以看到法王路易十四頒布的黑人法令。在當年,莊園主必須依法提供衣食和住宿給奴隸,但奴隸是奴隸主的財產,主人可以隨意的施加酷刑。

奴隸居住的小屋在此展示的共有六間,在南北戰爭以後,黑奴雖然解放,但仍有被解放的黑奴選擇繼續留在原地工作領莊園薪水,所以這些小屋也持續使用著,留下了更多的生活紀錄。

Further Reading



Thank you for visiting our website.

All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original and shar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We sustain the operation of this site through a small amount of advertising and sponsored links. If you click on links to third-party merchants on our site and make purchases, we may receive a portion of the sales as a commission. If you click on links to third-party merchants on our site and make purchases, we may receive a portion of the sales as a commission.

Find more posts on a map Here.

My recommended resources for hotel bookings.

My recommended resources for activity bookings.
Buy me a coffee and support my content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quoting this article or using any part of its content and images on your website or publication,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 to request permission.

Leave a ReplyCancel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