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科普特開羅 Coptic Cairo | 簡介
科普特開羅(Coptic Cairo),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古城區,是埃及基督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科普特」一詞其實源自希臘語 “Aigyptos”,意為「埃及人」。科普特人就是指信奉基督教的埃及人,他們被認為是古埃及人的直系後裔。科普特開羅與科普特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它是這段輝煌歷史的有形見證。
科普特基督教起源於公元1世紀,聖馬可在亞歷山大里亞傳教,建立了埃及第一個基督教會,此後基督教逐漸在尼羅河流域扎根,並與當地的古埃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科普特傳統。埃及的科普特時代是埃及歷史上基督教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大致始於公元3世紀末,在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宗教自由之後,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軍隊征服埃及。科普特人發展出了自己的語言、文字和藝術風格。之後儘管科普特時代結束,科普特文化和傳統並未消失,而是在新的伊斯蘭統治下繼續存在和發展,形成了埃及獨特的文化景觀。科普特語是古埃及語的最後階段,使用希臘字母書寫,至今仍在科普特教會的禮儀中使用。科普特藝術融合了古埃及法老時代、希臘羅馬和基督教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如今我們在參觀時都能看到建築、繪畫和工藝品中的充分體現。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科普特開羅,主要反映科普特時代後期至早期伊斯蘭時期的面貌,但其中蘊含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卻可以追溯到科普特時代的全盛期。科普特開羅區域範圍並不算大,但保存了許多古老的科普特教堂、宗教遺址和文物,包括著名的懸浮教堂(The Hanging Church)、科普特博物館(Coptic Museum)、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和洞穴教堂(Cavern Church)等,以及著名的巴比倫堡壘(Babylon Fortress)和開羅老城(Old Cairo),是了解埃及多元文化和埃及基督教歷史的重要窗口。建議預留至少半天時間,如果時間允許,可計畫一整天時間深度遊覽。
科普特開羅 Coptic Cairo | 交通方式
如住宿在開羅市中心或尼羅河畔,前往科普特開羅都相當方便。前往科普特開羅最便捷的方式是搭乘開羅地鐵。搭乘開羅地鐵1號線(紅線)到Mar Girgis站下車,車站就位於科普特區的入口處。從開羅市中心搭乘地鐵到此大約需要20-30分鐘。如果選擇搭乘計程車,建議使用Uber或Careem等叫車app,由市中心出發車程同樣約為20-30分鐘,視交通狀況而定。區域內的各景點點則都是步行可達。
這個區域的文化價值相當豐富,對於埃及基督教歷史若是不熟悉,也可以考慮參加一日遊導覽順便解決交通問題。
包括科普特開羅的導覽行程
科普特開羅 Coptic Cairo | 景點
巴比倫堡壘 Babylon Fortress
巴比倫堡壘是科普特開羅的重要歷史遺跡之一,也是主要地標,從地鐵站一出來便能看到。它最初建於公元1世紀左右,由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下令修建。由於這個位置座落於尼羅河東岸,控制著連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水路交通,所以有著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裡曾經是羅馬帝國在埃及的重要軍事要塞。羅馬時期(公元1-3世紀)時是羅馬軍團的駐地,用於保護尼羅河渡口和監控河流交通,也是羅馬帝國在埃及的軍事和行政中心之一。
到了拜占庭時期(公元4-7世紀),隨著基督教在埃及的傳播,堡壘逐漸成為基督教社區的中心。雖然在中世紀至現代,堡壘本身逐漸失去了軍事重要性,這個區域卻保持了獨特的宗教和文化意義,成為科普特基督教社區的重要中心,著名的教堂像是懸浮教堂和洞穴教堂都建立於這一帶。
「巴比倫」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源自古埃及語「Per-hapi-n-On」,意為「尼羅河之神的宮殿」;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個名字可能來自亞述人,意為「神之門」。無論如何,這個名字本身就反映了這座堡壘的重要性和神聖性。
整個堡壘主要使用石灰石建造,一些部份使用的是從古埃及遺址回收的石材,這種做法在埃及很常見。在這裡可以看到原始的羅馬城牆部分,原本其實有兩座圓形塔樓,目前僅存的是南塔。這些塔樓本來是用來監視尼羅河,如今則成為了城堡地標。


必遊 | 懸浮教堂 The Hanging Church
懸浮教堂又稱聖童貞瑪麗亞教堂,是科普特開羅最重要的教堂,也是埃及最古老和最知名的教堂之一。這座教堂之所以被稱為懸浮教堂,是因為它就建在巴比倫城堡的南門上方,地基在兩座古老的巴比倫城堡塔樓之上,使得教堂的地面比街道高出6.5米左右,創造出一種懸浮在空中的視覺效果。
懸浮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世紀,在中世紀,它曾是科普特教會的主教座堂,許多重要的宗教會議和加冕儀式都在這裡舉行,到今天仍然每週日都會舉行彌撒。建築風格融合了科普特、羅馬和希臘元素。教堂內部極其華麗,最引人注目的是124根精美的大理石柱,其中13根代表耶穌和12位使徒。這些柱子上雕刻著精美的科普特十字架和幾何圖案。教堂的牆壁和天花板上也有著大量的聖像畫和壁畫。即使在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懸浮教堂仍然保持了其重要地位,成為科普特基督徒身份和文化的象徵。











必遊 | 科普特博物館 Coptic Museum
科普特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普特文化博物館,也是了解埃及基督教藝術和文化的最佳地點。成立於1910年,收藏了從公元3世紀至今超過16000件的豐富文物,包括織品、圖書、手稿、繪畫和雕塑。自助遊門票可在官方網站上購買。
博物館的展品按時間順序和主題進行了精心的分類和展示。可以按照時間線,從早期的科普特藝術一直追溯到現代。主要展區包括雕塑區、織物區、木器區、金屬製品區、手稿區等。每個展區的說明都算詳盡,仔細閱讀可以幫助了解背後的歷史背景與藝術備類值。
展示中有大量的石雕和木雕作品,包括許多精美的浮雕和圓雕。通過這些雕塑,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普特藝術如何融合了古埃及、希臘羅馬和基督教的元素。各種屏風、門窗、家具等等,上面這些複雜的幾何圖案和植物紋飾,反映了科普特藝術獨特的裝飾風格。
科普特人以精湛的紡織技藝聞名,在織物區內也收藏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織物,包括華麗的掛毯、精美的服飾和各種日用紡織品。科普特掛毯色彩豐富、圖案複雜,既有宗教題材也有世俗生活場景。




















手稿區可能是博物館最有學術價值的部分。這裡收藏了大量古代科普特語手稿,包括聖經抄本、禮儀文本、文學作品等。展覽中可以看到不同語言的經文,從科普特語到阿拉伯語都有,顯示出埃及的多元文化,這裡最著名的是納格‧哈馬迪手稿收藏。
要了解納格‧哈馬迪手稿的重要性,我們不得不談及諾斯替教 (Gnostic)這在早期基督教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神秘宗教思潮。諾斯替教是一種融合了希臘哲學、東方神秘主義和早期基督教元素的宗教思想體系,在公元2-4世紀間在地中海地區廣泛流行。諾斯替教的核心信仰是通過獲得特殊的精神知識來達到救贖。他們認為物質世界是由一個較低級的神靈創造的,而真正的至高神則存在於一個更高的精神領域。諾斯替教徒追求的是通過秘密知識擺脫物質世界的束縛,使靈魂回歸真正的神性本源。在埃及諾斯替教曾經非常盛行。它與早期的科普特基督教有著複雜的關係。一方面,一些諾斯替教派被視為異端,受到正統基督教的批判和打擊。另一方面,諾斯替思想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科普特修道傳統和神秘主義。
1945年在上埃及納格‧哈馬迪發現的古抄本集合,是了解諾斯替教的最重要資料來源之一。這批文獻包含了大量諾斯替教經文,如《多馬福音》、《真理福音》等,為理解早期基督教的多元性提供了寶貴的視角。了解諾斯替教有助於更全面地理解科普特基督教的歷史背景。宗教和思想的發展往往是一個複雜的融合過程,而非簡單的線性演進。在參觀科普特開羅的各個宗教場所時,我們從建築、藝術和儀式中也能隱約看到這種複雜歷史的痕跡。













科普特繪畫藝術展區展示了從早期基督教時代到近現代的各種畫作,包括壁畫、木板畫、布面畫等。與西方繪畫追求立體感和透視法不同,科普特繪畫常採用平面化的處理方式,強調精神表現而非寫實。科普特畫家偏愛鮮艷的色彩,常用金色、紅色和藍色等明亮色調。這些色彩不僅美觀,還帶有宗教象徵意義。












最後回到博物館本身,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它採用了新科普特風格的建築設計,融合了伊斯蘭和科普特元素,外觀獨特。博物館的庭院種滿了棕櫚樹和其他熱帶植物,庭院中間,還有一個保存完好的古代教堂。




聖喬治教堂 St. George Church
聖喬治教堂是開羅唯一的圓形教堂,是一座希臘正教會教堂,建在巴比倫堡壘之上。原本建於10世紀左右,現存的建築主要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重建的結果。教堂的圓形設計可能受到了拜占庭建築風格的影響,在科普特建築中獨樹一幟。它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主要的禮拜堂,上層則是一個小型的禮拜堂和博物館。教堂頂部的大型中央穹頂,營造出莊嚴肅穆的宗教氛圍。
教堂內部有著精美的彩繪玻璃窗、生動的壁畫和精緻的木雕,還有一座古老的地牢,相傳聖喬治曾在此被囚禁。最重要的藝術品是描繪聖喬治的大型圖像,通常將他刻畫為騎在白馬上殺龍的勇士,象徵著善戰勝惡的永恆主題。鍍金的聖像屏風將聖壇與主禮拜區分開。值得一提的是,教堂聲稱保存有聖喬治的部分遺骸,使得它成為重要的朝聖地,每年吸引眾多信徒前來瞻仰。
聖喬治對埃及人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一般聖徒的影響力,在埃及的文化和信仰中占據著獨特的地位。聖喬治的崇拜不僅限於科普特基督徒。在埃及的伊斯蘭傳統中,也有對聖喬治(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Al-Khidr)的尊敬。這種重要性源於多個因素的交織。在科普特傳統中,有許多關於聖喬治顯靈幫助信徒的故事流傳。這些故事涵蓋了從治癒疾病到保護信徒免受傷害的各種奇蹟,使得聖喬治在民間信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傳統,聖喬治被認為出生於巴勒斯坦,但他的母親是埃及人,因此埃及人將他視為「自己人」。其次,聖喬治對抗邪惡(通常象徵為龍)的故事,與古埃及神話中荷魯斯與邪惡之神塞特的鬥爭有相似之處,有著文化上的共鳴。這種跨宗教的敬仰反映了埃及獨特的宗教包容性和文化融合。在一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到穆斯林和基督徒共同參與聖喬治相關的慶典。






必遊 | 洞穴教堂 Cavern Church
洞穴教堂又被稱為聖塞爾吉烏斯和巴庫斯教堂,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神秘氛圍而聞名。這座教堂位於巴比倫堡壘遺址下方,歷史可追溯到4世紀。教堂的建築結構簡樸而莊重,充滿歷史感。主要由三個並列的教堂組成,中間的主教堂最大,兩側是較小的側堂。支撐教堂天花板的巨大木樑據說是從尼羅河上的古老船隻上取下的。教堂的牆壁上裝飾著精美的壁畫和聖像畫。
沿著階梯下到地下,位於主教堂末端的洞穴在傳說中就是聖經故事裡聖家(耶穌、瑪利亞和約瑟)在逃往埃及時的暫居之處,因此洞穴教堂也是重要的朝聖地。洞穴的牆壁上刻有古老的科普特十字架。洞穴內有一口古井,相傳是聖嬰耶穌曾飲用過的水源。所以許多信徒來此取水,認為它具有治癒的功效。這種設計增添了幾分神秘感,也反映了早期基督教時期信徒為躲避迫害而秘密聚會的歷史。




開羅老城街道 Old Cairo
除了教堂等景點,堡壘周圍這個區域也值得花點時間仔細觀察。科普特開羅是開羅最古老的部分,漫步在堡壘周圍的開羅老城街道上,感覺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埃及的中世紀。狹窄的鵝卵石街道兩旁矗立著古老的教堂、修道院。於許多開羅人來說,它仍然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社區。在古老的建築之間,當地居民進行日常活動,小商販在街角兜售商品,工匠們在傳統作坊中工作。這種現代生活與古老遺跡的融合,為科普特開羅增添了獨特魅力。巷弄之間還有許多值得參觀的其他古老遺跡,例如建於9世紀的本埃茲拉猶太會堂 (Ben Ezra Synagogue) 是埃及最古老的猶太會堂,若有多餘時間,不妨就在此細細探索。


系列文章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
時空旅人札記目前每週五更新,想看到與旅行相關的更新內容,請訂閱電子報,或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nstagram。
如果你想要支持免費創作,可以按這裡買杯咖啡請我,我會很開心!
本站所有資料皆為原創分享,僅透過少量廣告與贊助連結維持營運,若您於站內連結到第三方商家網站並進行消費,本站將獲得部分消費金額作為回報,但這不影響您所購買任何商品的價格。感謝支持!
想找特定地點文章,請見遊記地圖。
想出去玩,需要比價嗎?我最常用的網站旅館訂房推薦給你:
住美國想知道怎麼用旅遊信用卡世界賺點數換機票?新手必知、懶人必備的美國旅遊信用卡。
想嘗試背包旅行?怎麼打包?
若有興趣在你的網站或出版品引用這篇文章或部份內容及圖片,請來信索取授權。